狗吃生食好嗎?有何注意事項?挑對食物養對好處
越來越多毛家長開始注重毛孩的飲食,想要改吃天然優質的生食。但看見是「生」的不免會有些擔心,未煮過的食物會不會藏有很多致病細菌?而生食真的有比乾飼料好嗎?它們之間的差異是什麼?對狗狗的健康有什麼好處?就讓我們用本篇來完整說明!
💡狗狗吃生食好嗎?
事實上,生食的好處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多。從生理上來看,狗狗的胃遠比我們想的還要強壯。而部分生食廠商,在挑選食材上,會選用等級較高、採天然放牧的優質肉品來當作生食原料。未經高溫烹煮,讓不耐熱的營養素避免被破壞流失,留下完整豐富的營養。不僅如此,還能減少為了達到營養數值、吸引毛孩食用,而加入的人工香料。接下來小編就來為大家解析,生食帶給毛孩的好處有哪些!
-
符合狗狗天生食性
我們都知道,狗狗是從狼演化而來,主要的食物以肉類為主。且在經過數萬年的馴化飼養,才能接受少量的碳水化合物。在狗狗熱量攝取方面,以蛋白質、脂肪為主,過多的碳水化合物容易引起不適。
而毛孩的牙齒結構也與人類不同,尖銳的獠牙可用來撕裂肉類。故生食捕獲的獵物,強大的胃酸能守護著狗狗的健康。根據研究顯示,人的胃酸PH值落在5左右,而狗狗的胃酸PH值落在1~2之間,強酸的環境下不僅能殺死多數的細菌,更能幫助肉類消化吸收。
-
營養完整保留,無添加物及防腐劑
生食之所以受大家喜愛,無疑是它的加工方式。未經過高溫破壞,帶給狗狗天然優質的動物性蛋白、脂肪及營養素。不僅如此,專業的冷凍乾燥及風乾技術,保留了肉的原始風味。適口性佳,還可常溫保存,不須添加人工香料及防腐劑。因為生食帶給狗狗們鮮美的肉香,故比起乾糧,毛孩更容易快速接受,對於挑食、胃口不好的狗狗來說會是很棒的營養來源。
💡狗狗吃生食有好處嗎?
-
排除口腔異味
產生口臭的原因有許多,疏於口腔清潔、狗狗生病了...等都有可能。而長期讓狗狗食用澱粉及醣量高的食物,會使狗狗口腔呈現酸性,增加細菌及牙結石進而產生口臭,所以吃生食可減少因過多碳水化合物所產生的口臭異味。
-
幫助消化吸收
狗狗主要能量來源是蛋白質和脂肪。蛋白質的消化能力,以動物性蛋白質來說,能被消化90~95%,而植物性蛋白質為60~80%;狗狗消化道只有4.5公尺左右,需要能快速消化分解的食物,才能在短時間內被有效的吸收。
-
低碳水不易肥胖、維持良好體態
生食主要成分為好消化的蛋白質,低碳水飲食不僅不容易體重上升,還能幫助活潑好動的狗狗發展肌肉,並維持良好體態。對於需要控制體重的毛孩來說,高蛋白低碳水的生食是很好的減肥大餐,只要搭配好飲食控制,體態就不會輕易變形哦!
-
維持皮毛健康,柔亮有光澤
狗狗皮毛有保護、體溫調節、儲存營養等功能,毛髮生成需要大量的蛋白質,優質的脂肪酸能維持毛髮濃密、幫助皮膚健康。生食可將鮮肉的營養保留下來,提供毛孩優質蛋白質、omega-3、omega-6、維生素B、維生素D及鋅,能維持皮膚毛髮的良好的狀態。
💡狗狗生食如何挑選?
既然吃生食這麼好,這麼多生食種類要怎麼挑?家長們可根據下面這幾個方向:食品安全、生食類型,來作為判斷依據並選擇適合愛犬的好生食:
-
食品安全
挑選食材履歷可追溯的肉品,從飼養開始,給予動物良好的生長環境,不施打生長激素與抗生素,減少化學肉吃進毛孩的肚子裡。臺灣因地狹人多,適合動物自由奔跑的環境不比國外。在乾淨環境下以非籠養的動物,會比籠養的更好;若是國外的動物則以放牧飼養的為首選。另外,出產時印上追蹤序號,當發生問題時會更安全有保障。
-
製作過程嚴謹安全
自製生食比起商業生食難以檢測及控管食物中的致病菌數,因此會建議以商業生食為首選。挑選上,可選擇出廠有進行大腸桿菌及沙門氏菌檢驗安全核可,並經過行政院農委會核可販售的寵物食品為佳。
-
生食類型
市售的生食分為3大類型:冷凍乾燥生食、風乾生食、冷凍生食。三者皆無經過高溫烹煮,能保留完整的營養成分。之間最大的差異在製作過程,接下來為大家剖析三者間的優缺點:
💡狗狗吃生食注意事項看這邊!
-
保存問題
風乾生食及冷凍乾燥生食,在未開封的情況下可以比乾糧保存更久。因為兩者是透過降低水分達到保存效果,開封後需盡快食用完畢。並存放在乾燥環境密封好,加過水的凍乾當餐未食用完畢,勿隔餐為食。冷凍生食是以低溫冷凍來維持新鮮度,一旦肉品升溫抑制細菌活性的效果減弱,會造成細菌快速大量繁殖。若不小心食用到壞掉的食物會造成健康危害,需特別注意。
-
定期更換肉品補充不同肉類營養
不同肉類擁有不一樣的營養,如:魚類中含有豐富的魚油(omega3&6)、紅肉中含有大量的動物性鐵、貝類中含有豐富的葡萄糖胺&軟骨素。定期為狗狗更換不同的肉類來源,才能吃到不同肉類特有的營養。
-
換食方式
建議保留1~2週轉適應時間,循序漸進地讓狗狗適應新的成分,如果變化太大狗狗很容易引起不適拉肚子
若寵物排便正常即可以完全轉換,否則需要多觀察幾天。等狗狗完全適應後在完全更換;若狗狗持續軟便或腹瀉,建議停止食用並尋求醫生幫助瞭解原因。